经过上一篇 深入理解 Promise (上) 的理论知识和用法学习,这一篇让我们深入源码层面,一步一步去封装一个Promise,去了解Promise的内部实现,以便我们在项目中对Promise的使用运用自如。
- Promise 规范
- ES6 Promise API
- Polyfill和扩展类库
- Promise 在应用中的错误用法和误区
- 当作回调使用
- 没有返回值
- 没有catch
- catch()与then(null, onRejected)
- 断链
- 穿透
- 长度未知的串行与并行
- Promise.resolve的使用
- 最佳实践
- 实现一个简单的 Promise工具类
- Promise类的结构
- 构造器的初始化
- then方法
- catch方法
- 添加扩展功能函数
- all
- race
- resolve
- reject
- wait
- stop
- always
- done
- defer
- timeout
- sequence
- 测试
- 源码
- 结合应用场景使用Promise
- 使用Promise编写Web Notifications提示
- 使用Deferred封装异步请求
- 异步请求的超时处理
- 基于Promise的fs方法链
我在想去自己实现一个Promise类库的时候,首先会去找一些比较简洁又符合标准的一些相关实现,去分析其源码,然后结合几种实现的优点总结出自己的版本,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我直接取道直径,快速的实现了我的目标,在这里非常感谢前辈们的努力和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知识财富。
从标准中寻找蛛丝马迹 (以下所说的 标准
均以 Promise/A+ 做为参考),我们将依据标准,编写一个可通过标准测试的Promise类库。
Promise类的结构
标准中规定:
- Promise对象初始状态为
Pending
,在被resolve
或reject
时,状态变为Fulfilled
或Rejected
- resolve接收成功的数据,reject接收失败或错误的数据
- Promise对象必须有一个
then
方法,且只接受两个可函数参数onFulfilled
、onRejected
由以上标准就容易就能实现这个类的大致结构
// resolver为 function(resolve, reject){ ... } |
所以,一个 Promise构造函数
和一个实例方法then
就是Promise的核心的了,其它的都是Promise的语法糖或者说是扩展。
构造器的初始化
使用 new Promise(function(resolve, reject){...} )
实例化 Promise 时,去改变promise的状态,是执行 resolve() 或 reject()方法,那么,resolver的两个参数分别是成功的操作函数和失败的操作函数。
executeResolver
这里将上面执行 resolver
的方法抽象出来,内部再将 resovle
和 reject
两个参数包装成 成功和失败的回调。
// 用于执行 new Promise(function(resolve, reject){}) 中的resove或reject方法 |
executeCallback
因为执行 resolved()
或 reject()
内部主要作用是更改当前实例的状态为 rejected
或 resolved
,然后执行当前实例 then()
中注册的 成功或失败的回调函数, 所以从过程上来看,大致是相同的,抽象出来共用
// 用于执行成功或失败的回调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 resolve(1)或 reject(1) }) |
getThen
用于判断是否是thenable对象,如果是,则返回一个执行thenable中then方法的函数function getThen(obj){
var then = obj && obj.then;
if (obj && typeof obj === 'object' && typeof then === 'function') {
return function appyThen() {
then.apply(obj, arguments);
};
}
}
到这里,Promise实例初始化的处理逻辑就完成了
执行下面这段代码将不会有任何输出,但是promise的状态发生了改变,也就是 this.status
为 resolved
,this.data
为 'ok'
new Promise(resolve=>resolve('ok')) |
至于如何在 resolve()
调用之后,去执行 then
方法注册的 onResolved
回调,下面继续分析
then方法
标准中规定:
then
方法必须返回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
(ES6中的标准,Promise/A+中没有明确说明)- 为了保证
then
中回调的执行顺序,onFulfilled
或onRejected
必须异步调用
对应标准看具体实现
Promise.prototype.then = function(onResolved, onRejected){ |
executeCallbackAsync
上面将异步调用callback的逻辑抽象成了一个方法executeCallbackAsync
,这个方法主要功能是安全的执行callback方法:
- 如果出错,则自动调用
reject(reason)
方法并更改状态为rejected
,传递错误数据给当前实例then方法中注册的onRejected
回调 - 如果成功,则自动调用
resolve(value)
方法并更改状态为resolved
,传递数据给当前实例then方法中注册的onResolved
回调
// 用于异步执行 .then(onResolved, onRejected) 中注册的回调 |
注意
这里最好不要用 setTimeout
,使用 setTimeout
可以异步执行回调,但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异步线程,而是利用了浏览器的 Event Loop
机制去触发执行回调,而浏览器的事件轮循时间间隔是 4ms
,所以连接的调用 setTimeout
会有 4ms
的时间间隔,而在Nodejs
中的 Event Loop
时间间隔是 1ms
,所以会产生一定的延迟,如果promise链比较长,延迟就会越明显,这里可以引入NPM上的 immediate
模块来异步无延迟的执行回调。
CallbackItem
上面then中对于回调的处理,使用了一个回调对象来管理注册的回调,将回调按顺序添加至 callbackQueue
队列中,调用时,依次调用。
// 用于注册then中的回调 .then(resolvedFn, rejectedFn) |
catch方法
由于catch方法是then(null, onRejected)的语法糖,所以这里也很好实现
Promise.prototype.catch = function(onRejected){ |
到这里,我们自定义的Promise的相关代码核心都实现完成了,下面可以测试一下
function fn1(){ |
添加扩展方法
Promise的扩展方法都是基于Promise的构造函数和then方法的实现,不同的类库实现方式不同,部分API意义也不同
all
用于并行执行promise组成的数组(数组中可以不是Promise对象,在调用过程中会使用 Promise.resolve(value)
转换成Promise对象),如果全部成功则获得成功的结果组成的数组对象,如果失败,则获得失败的信息,返回一个新的Promise对象
Promise.all = function(iterable){ |
使用方式function fn1(){
return new Promise(resolve => setTimeout(()=>resolve(1), 3000))
}
function fn2(){
return new Promise(resolve => setTimeout(()=>resolve(2), 2000))
}
Promise.all([fn1(), fn2()]).then(res=>console.log(res), err=>console.log(err))
// [1, 2]
这里的实现,要注意一点的是,即要保证全部成功,又要保证按数组里原来的顺序返回结果,在一开始的实现里,我并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,所以最初的实现是没有添加闭包的,那么结果就是数组里的promise谁先成功,谁的结果就占据了第一个位置,就算这个promise是数组的最后一个
最初的 错误 实现
var res = Array(len), counter = 0, called=false; |
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,返回的结果数组与原来的数组不能一一匹配,上面的测试就会返回 [2, 1]
race
用于并行执行promise组成的数组(数组中可以不是Promise对象,在调用过程中会使用 Promise.resolve(value)
转换成Promise对象),如果某个promise的状态率先改变,就获得改变的结果,返回一个新的Promise对象
Promise.race = function(iterable){ |
因为 race
是返回单个的结果,所以不存类似于 all
的情况
使用方式
function fn1(){ |
resolve
用于包装任意对象为promise对象,返回一个新的promise,并且状态是resolved
Promise.resolve = function(value){ |
reject
用于包装任意对象为promise对象,返回一个新的promise,并且状态是rejected
Promise.reject = function(value){ |
wait
用于一个promise任务结束后等待指定的时间再去执行一些操作
Promise.prototype.wait = function(ms){ |
使用
fn1().wait(2000).then(res=>console.log(res),err=>console.log(err)) |
这里考虑到,wait
是用于promise实例对象上的,那么为了可以保证链式调用,必须返回一个 新的promise
,并且上一步的成功和失败的消息不能丢失,继续向后传递,这里只做延迟处理。
stop
用于中断promise链
通常在 promise链
中去reject或throw,或者是异常报错信息,promise内部都会使用 try...catch
转换为 reject
方法往后传递,无法中断后面的 then
或其它方法的执行,那么这里利用,then
方法中对状态的要求必须不是 Pending
状态的处理才会立即执行回调,在 promise链
中返回一个初始状态的 Promise对象
,便可以中断后面回调的执行。
Promise.stop = function(){ |
使用
Promise |
always
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最终都会调用 always
中注册的回调
Promise.prototype.always = function(fn){ |
使用
ajaxLoadData() |
done
由于promise在执行 resolve
或 onResolved
回调时,使用了try...catch
,并将错误信息,使用 reject方法
传递了出去,但是如果后面没有注册处理reject的回调函数,那么错误信息将无法得到处理,进而消失不见,难以查觉,所以有了 done
方法。
done
方法并不返回promise对象,也就是done之后不能使用 then
或catch
了,其主要作用就是用于将 promise链
中未捕获的异常信息抛至外层,并不会对错误信息进行处理。
done方法必须应用于promise链的最后
Promise.prototype.done = function(onResolved, onRejected){ |
使用
ajaxLoadData() |
defer
Deferred
的简称,叫延迟对象,其实是 new Promise()
的语法糖
与Promise的关系
- Deferred 拥有 Promise
- Deferred 具备对 Promise的状态进行操作的特权方法
- Promise 代表了一个对象,这个对象的状态会在未来改变
- Deferred对象 表示了一个处理没有结束,在状态发生改变时,再使用Promise来处理结果
优缺点
- 不用使用大括号将逻辑包起来,少了一层嵌套
- 但是缺少了Promise的错误处理逻辑
Promise.deferred = Promise.defer = function(){ |
使用
function getURL(URL) { |
timeout
用于判断某些promise任务是否超时
如一个异步请求,如果超时,取消息请求,提示消息或重新请求
Promise.timeout = function(promise, ms){ |
用法
function fn4(){ |
sequence
用于按顺序执行一系列的promise,接收的函数数组,并不是Promise对象数组,其中函数执行时就返回Promise对象,用于有互相依赖的promise任务
Promise.sequence = function(tasks){ |
使用
function fn1(){ return new Promise(r=>r(1))} |
测试
对于自定义的Promise类库,是否符合 Promise/A+ 的标准呢?
社区有一个开源的测试脚本
只需两步,就能检验我们的实现是否符合标准了
//全局安装 |
下面是我们自定义的Promise类库的测试结果,全部通过
在一开始运行测试的时候并没有那么顺利
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,自己封装的Promise,要提供 Promise.deferred()
静态方法,测试脚本是基于这个方法去测试的,一定要有!
Promise.deferred = Promise.defer = function(){ |
在测试过程中,提示错误最多的是在于 标准 2.3.3
的实现,代码中的实现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来,特别是关于 thenable的判断
与then方法获取
,详情请见 executeCallback
的实现
那么这个类库是否可以用于生产环境了呢?
答案是不可以哦,因为测试用例只测试了Promise的核心标准,也就是只测试了 then方法
、deferred方法
和 构造函数
,其它的扩展方法一个都没有测试,所以要用于生产环境,我们还需要单独编写更多的测试用例才可以
当然扩展方法都是可以运行的,只是少了一些容错机制,如果你对这个类库感兴趣,那么也可以尝试使用,一起来帮忙完善这个工具。
到这里终于完成我们的自定义又符合标准的Promise类库了
源码地址
Github MPromise
核心代码只有120行,加上扩展230行,应该算是很小的体积了
如果你从这篇文章了解到了你之前未曾知道的Promise相关知识
如果你对这个工具类库感兴趣
如果你希望以后能看到我更多的分享
那么,希望你能给这个项目一个 star
,你的鼓励是我不但前行的动力哦,哈哈
下一篇,我们将根据这个实现结合项目应用场景,实践一下。